供热体制改革多年来,中央政府提出的以计量用热为核心的热改理念已经广为传播,成为了中国城市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央政府给各省市区制定了热改进程时间表,然而,热改的实施行动总是举步维艰。媒体上纷纷攘攘的热改论辩中,一些对热改要“放慢”、“暂缓”的说法总是时隐时现,其中除了工程技术、经费和政策等实际问题以外,更有一些对分户计量用热提出负面意见的“科学”观点,这些论据看起来很科学,实际上缺少了一些严谨的科学推论和实验数据,极易迷惑社会公众,为拖延热改制造“理论基础”。 
热改负面观点之一:在集中供暖系统中,如果一栋建筑中的某些住户完全关断暖气,也会从正常供暖的邻居那里获得80%以上的热量。 
辨析: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的多少。热量是物理学上的导出单位,属于广度量,具有相加性。热量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它是通过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物体质量以及物体的比热进行间接测量的。热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当物体状态不发生变化时,温度若不发生变化,可认为它既不会吸收热量也不会放出热量。例如在一间六面全部被其他房间密封的房间里,尽管外周房间有暖气,而中间的房间没有暖气,中间的房间如果温度恒定,那么它既不吸热也不散热。 
作者并不否认中间房间的热量来自外周房间,但问题的关键是热量的传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当中间房间在最初吸收了外周房间的热量后,由于没有热量散发的“出口”(没有外窗和外墙的户型可能极少,此处仅以极限条件讨论),该房间的温度很快就会达到了极限,如果外周房间温度不再变化,该房间温度也将保持均衡一致,没有温度梯差,自然就不会发生热能的迁移,不会从外周房间吸收热量或也不会向外周房间散发热量。六面有“热墙”的户型比具有一到五面相同“热墙”面积的其它户型更少消耗整个供热系统的热。 
作者以这种极限模式说事儿是“以一个极端反驳另一个极端”,其目的告诉人们邻户之间采暖温度的不同,彼此会有影响,但是“80%热损失”的说辞缺少实验数据支持,有些含混和有失一般。实际操作中,户间传热总量很难量化,又不必量化,发达国家多以基础热费占总热费30-50%的比例予以平衡。有关此问题作者在《发达国家民宅供热机制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已有阐述。 
热改负面观点之二:分户计量用热会造成“蹭热户”与“相邻用热户”的交费不公平。 
辨析:热力学告诉我们热量传递机理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对于建筑物采暖的热损失存在着上述三种形式的混合情况,按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导热特性,房间的门窗是热量流失的最大出口。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发展了双层玻璃密封保温(中间并非真空)门窗,但是门窗结构形式对热损失的严重性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中热网-热量表网例如密封不好的钢窗、推拉平开门窗、豪华落地通顶式大窗户(尤其是背阳方向)等。 
所以,如果说邻户传热(注意:邻户传热仅为户间传热的一种)是热损失的“魁首”话,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测试墙体的导热曲线和热损失总量。可是,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这些数据难以获得。“蹭热”是通过空气对流方式(户门热绝缘性能不良)和不相邻的户间“接力”式内墙导热方式“蹭”了全楼的热,而不仅仅是“蹭”了邻户的热。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正是因为有了不采暖的邻户房间,反而形成了一个“夹皮墙”的“保温层”,从而避免了本户型热量直接向冷外墙外扩散,因而,断定相邻户的“蹭热”直接导致本户室温不达标的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其普遍意义。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蹭热”户也是要根据两部热价制的方式交纳基础热费的,就算是基础热费分摊比例难以完全公平,但相比起用热“大锅饭”来说,分户计量用热已经是最好最大的公平了。除了上述两个属于“硬”科学的论点以外,还有很多属于软科学的论调: 
热改负面观点之三:中国水质太差、热计量器具的发展现在不成熟,尚需等待。 
辨析:暖器循环用水的水质可以改进,计量仪表精度也在逐步提高。任何产品的生命周期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过程。产品的生命就是在产品应用中孕育发展的,借口产品不成熟而不应用产品,非但不能促进产品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反而会加速产品死亡期的到来。 
从世界范围看,鼓励发展使用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一直是各国政府推行的强国政策之一。 
热改负面观点之四:制定两部热价的基础热费需要增加房间的层位、朝向、户型和户间传热的修正,目前建筑采暖和外墙围护结构情况复杂,无法建立合理的基础热费占总热费的百分比。 
辨析:无需考虑这些因素。原因有二,一是,凡是标准都应该坚守一个原则——既科学又要简单易行,过于复杂,就无法推广执行;二是,房间的层位、朝向、户型已经在售房时的价格上体现了,在供暖问题上不应该扯平,也无法扯平。例如冬季时,北向户型用热比南向户型用热要多,但是夏季时,北向户型空调制冷用电比南向户型空调制冷用电要少,诸如此类的问题怎样扯平?
热改负面观点之五:如果一个集中供暖建筑系统中有较多的住户不采暖,供暖方反而要提高耗能。 
辨析:这种观点的背景是对两部热价制了解得不够,须知基础热费是不产生利润的。按照国家建设部参照国外的情况发布的信息,分户计量用热后节约能源约20-30%。用热人节了能,供热人也节了能,采暖人的消费降低和供暖人的成本减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做到同步,供热公司还有可能提高利润率。供热企业并没有提高耗能,只不过失去了一部分利润创收的机会。因此,热用户节热越多,供暖人耗能越大的理论难以立根。 
热改负面观点之六:现在大部分住宅的墙体隔热性能都达不到标准,要想实现计量用热,必须首先解决住宅节能的问题中热网-热量表网。目前低收入群体多住低节能的房子,高收群体多住高节能的房子。分户计量用热后低收入群体要比高收入群体付出更多的采暖费,造成不公平。 
辨析:建筑节能除了依靠建筑围护结构以外,更要依靠计量用热所激发的节能意识。节能的主观行为不能因旧建筑围护的节性能不达标而不提倡。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在利用现有旧建筑的不良节能性能设置计量用热的障碍。事实上,国家热改宗旨与现有建筑节能的关系正是通过计量用热达到:①推动现有节能建筑真正产生节能效果;②带动现有非节能建筑的改造。 
至于分户计量用热后低收入群体要比高收入群体付出较多的采暖费的论调则更难以让人信服,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采暖权益也正是热改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固守陈旧供热体制的理由。
虽然国家以计量用热为核心内容的热改方向已经不可动摇,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阻力还很大,既有来自硬件方面的,又有来自软件方面的,我们还需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计量用热的科学性的认识和觉悟,(参见作者另文《解读中国供热体制改革的困境》)共同打造改革发展创新的良好环境。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热改最终目的是国家长远利益。只有国家利益得到保障,地方政府、供热企业和采暖用户的利益才能有保障,我们的社会才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