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清洁供热
一、推进城镇地区化石能源供热的低碳转型
新建建筑供热严控化石能源使用,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采用城市热网、区域热网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既有供热锅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替代,结合城市更新、园区建设和特色小镇等发展契机,推进建筑和工业等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中深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再生水余热、垃圾电厂余热、数据中心余热和绿电等耦合供热方式,打造一批示范工程。
二、构建多能耦合的城市热网协同供热平台
推动供热资源整合,实施热网多能耦合,加强热泵、余热、绿电蓄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与城市热网、区域热网耦合应用,研究推进东坝、首钢等地区多能耦合供热系统试点。推进热网低温化改造,逐步降低热网回水温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鼓励开展热网回水热泵供热示范试点。推进松榆里、东南郊等蓄热项目研究,提升热网调节能力。推动热网向协同供热平台升级,开展多能源耦合状态下的运行管理和应急调度体系研究。
三、实施首都功能核心区供热锅炉清洁转型
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环境空气质量及供热保障能力。按照“优先电力、优先并入热网”的原则,推进72座燃油供热锅炉房清洁转型。将二热燃重油锅炉房改造成绿色、安全的应急热源中心。研究燃气供热锅炉房绿色转型技术路径,推进实施试点示范。构建更加清洁、安全、低碳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供热体系。
四、拓展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应用领域
大力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加大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配合农村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多能耦合供热系统。在具备条件的设施农业、养殖基地、特色村镇、旅游风景区和民宅民宿,创新技术应用形式,打造一批多能互补的绿色供热试点示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村百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