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无传闻、前兆的情况下,8月5日上午,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挂牌成立。“国内专业服务于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平台”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次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体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
从“排污权交易”到“环境权益交易”是环境交易所的第一个大跨越;北京、上海两所环境交易所将以排污权交易为基础,深入拓展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的技术、专利的转让、项目融资等环境权益交易内容。将环境权益引入现有的产权交易平台是环境交易所的第二大跨越。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文一波认为,环境权益实行产权交易,说到底是市场化交易方式,这将给投资方提供另一种选择。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介绍说,北京环交所业务分四个梯次分别展开,最后一个梯次是探索碳排放交易。
“中国已经是排放权的重要卖方,却还没有自己的交易市场。”没有自己的交易市场,即使是产品质量上乘、供应充足的卖方,也只能受制于买方市场。当前可以归入环境权益交易的包括CDM项目交易、国际买家与国内卖家的直接交易这两种。但这两种交易类型产生的交易价格都远低于国际市场,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定价权面临困局。
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教授深知,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核心在于定价权。世界银行高级环境经济学家王华博士认为,依靠国内环交所平台,中国有望在国际碳交易市场获得与其经济规模相称的定价地位。
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环交所具有“重要的环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而在金融领域,定价权是当仁不让的核心。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在筹划建立环交所,以更好地推动本区域内的环境权益产权交易,地方政府的最大动力是推动节能减排。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又希望能形成一个政府、购买环境权益的企业、能够统筹更广泛区域的第三方机构来推动交易的市场化。
工业领域节能减排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聂祚仁教授认为,与行政手段相比,引进市场化的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可以降低环境管理成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政府监测能力,完善环境信息系统,有助于形成污染水平低而生产率高的工业布局。
行业人士认为,环境权益产权交易,仍然应该坚持“市场的归市场”原则。更统一的市场、更集中的信息发布平台、更广泛的企业资源,乃至更丰富的交易品种和类型,都应该交给市场去决定,市场可以根据供给与需求等基本规律来自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