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37-2162136

专家建言:清淤种草做湿地是科学治太的长效选择

2020-09-09 15:58:04浏览:713评论:0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要重现这颗“江南明珠”的碧波美景,必须坚定不移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进行到底。为此,江苏省内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近日共商治理太湖的长效机制和现实路径。

从“美就美在太湖水”到去年夏天那场饮用水危机,变局的成因错综复杂。今天的治理走什么路径、采取什么方式,才能科学有效,尤显重要。堵住排污口、关掉污染企业、及时打捞蓝藻、引江济太等,都不失为有效之举。但专家们同时指出,清理太湖和入湖河流淤泥,对环太湖城区进行生态修复,更是科学治太的现实路径和长效选择。

太湖蓝藻由来已久,由于太湖水体流动性差,淤泥既沉积了大量入湖污染物,冬天还成为蓝藻藏身之地,成为内源污染的污染源。过去,沿湖城区习惯于清淤后将淤泥当作农田肥料,但可惜的是,如今这种自发清淤方式已成历史。专家认为,生态清淤直接减少了湖体内源污染,不仅是湖泊应急清淤的有效手段,也是湖泊长效治理的积极措施。

“太湖污染底泥主要集中在梅梁湾和竺山湖,其中70%以上的污染物释放量来自这两个湖区,对湖体的藻类水华暴发直接相关。”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表示,加强对河汊,尤其是靠近风景区和饮用水源区等区域的生态清淤,不仅可为河道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还可大大减少太湖北部和环湖河道底泥的内源污染,提高水体的水质级别。

“洗面梳妆”后的五里湖是个实证。2002年,无锡市对五里湖实施综合整治,其中投资7200万元的生态清淤是一出“重头戏”。五个月时间,清淤5.5平方公里,清理出淤泥235万立方米,自此,五里湖水质明显改善。

目前,五里湖的示范意义正在放大。去年以来,无锡市完成贡湖水源地清淤10.24平方公里,梅梁湖清淤2.75平方公里,累计清淤436万方,苏州市对贡湖金墅取水口清淤3.5平方公里,清淤120万方,竺山湖等底泥污染较重区域5.5平方公里清淤工程也已启动。

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介绍,竺山湖目前已确定1平方公里清淤范围,清淤平均深度0.3米,清淤工程量约30万立方米。

根据测算,太湖底泥总量超过19亿立方米、平均深度1.24米。生态清淤工程浩瀚。专家表示,实施太湖大面积清淤,涉及清淤规模、技术控制、污泥堆放、淤泥固化、投资成本与效益分析等,需要不断创新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通过生态修复,形成太湖自净和长效机制,是专家们的又一见解。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文朝,在云南从事高原湖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十几年,认为那里的做法对太湖很有借鉴意义。他以抚仙湖和滇池为例说,在大堤湖面一侧大面积恢复自然湿地,大堤外侧退垦地区建人工湿地和半人工湿地,使入湖河流排入的湖水氮磷含量削减40—50%。

利用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水质,在太湖流域已在试行。省农林厅副厅长张坚勇介绍,到7月15日,太湖流域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塘农业湿地工程有1.75万米,已放养水葫芦种苗1.5万米亩。下一步将加快启动环太湖1公里及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有机农业示范工程。在适宜区域恢复约100米的湖滨湿地植被带,在出湖和入湖河道口、重要水源区恢复植被50—100米。

当然,太湖生态修复并不简单,不能只图视觉效果。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表示,有的地区进行退耕还林,由于种植的是速生林,破坏了当地原有植物、生物生态链,而且从林地排放的水某些有机物含量仍然超标。她建议,太湖生态修复最好是“原生态”。

(责任编辑:上善若水  )
下一篇:

饮用水污染的四大征兆

上一篇:

兰州百姓:供热分户计量亟待解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97110671@qq.com
 
0相关评论